文 章 最 後 更 新 日 期 : 2023 年 02 月 16 日
剛開始選購相機的初學者,一定會對各家相機的型號和名稱感到陌生,而 Canon 作為相機傳統大品牌,自然討論度和詢問度都是像當高的。因此本篇主要針對 Canon (佳能) 的產品規格做分類,讓正在挑選相機的你,可以快速上手 Canon 相機等級的型號和定位,並且會在文章最後給出 Canon 的入門相機推薦喔!
由於本文會涉及非常多關於片幅 (全畫幅 FF 、APS-C),以及單反、無反的內容,如果對於這些名詞和差異還不了解的話,建議先看過底下這兩篇文章再來閱讀本文會比較看得懂喔!
最新相機發布消息:
- 1Canon EOS R8:預計在 2023 春季上市,預計售價 $1499 USD (約台幣 $4.5 萬)
- 2Canon EOS R50:預計在今年 2023 上市,預計售價 $679.99 USD (約台幣 $2 萬)
兩款都是針對新手的入門款,預計購買相機的朋友建議可以考慮看看是否要等待喔!
[延伸閱讀 #1]:全畫幅 (FF)、APS-C、M43 是什麼?用 3 分鐘、1 張圖搞懂相機的感光元件
[延伸閱讀 #2]:單眼、微單眼、類單眼差別是什麼?1 張表看懂彼此差異
* 本文僅介紹市場上較熱門的類型,比較冷門的型號我們就不放入混淆大家了;另外本文只以數位單反和無反為主,類單也不在此討論。
**本文主要讓大家對 Canon 產品定位有初步認識,不涉及詳細的規格比較。至於其他廠商的相機我們也有另外撰文介紹,請參考本文最末的延伸閱讀。
Canon 相機等級 - 總覽 & 命名規則
為了讓大家對於 Canon 的產品先有個大概認識,我們先用下表來將各型號和他們的定位簡單分類,並附上該型號最新版;為了讓大家更好閱讀,建議大家橫向閱讀 (先看單反,從左到右),並搭配以下文字會更快上手。
簡單來說 Canon 產品就是以下 3 大系列:
- 1EOS 系列:只要是 單反 系統,不論 APS-C 或 FF 都是 EOS 系列。命名方式為 EOS __D。
- 2EOS-M 系列:專指 無反 系統 (但只有 APS-C,沒有 FF)。命名方式為 EOS M__。
- 3EOS-R 系列:專指 無反 系統,不論 APS-C 或 FF 都是 EOS-R 系列。命名方式為 EOS R__。
《手機瀏覽可左右滑動表格》
APS-C | 全畫幅 (FF) | |
單反 | EOS 系列
| EOS 系列
|
無反 | EOS-M 系列 (即將停產)
| EOS-R 系列 (現今 Canon 發展重心)
|
但由於數位相機在近幾年有很大的變革,各廠商紛紛開始投入大量資源於「無反相機」的開發上,因此 EOS-R 系列是最近最火熱的產品、也是 Canon 現在火力衝刺的領域。而且不知道大家看到這會不會覺得「 EOS-M 怎麼好像有點突兀」?
沒錯,其實在無反相機還未成熟之前,EOS-M 可以算是 Canon 在這方面的測試性產品 (結果銷量超好),但是現今 EOS-R 已正式開始開發 APS-C 之後,EOS-M 也等於是宣告要進入歷史了,未來 Canon 的相機產品線主要就剩下兩條:單反類的 EOS 和無反類的 EOS-R。然而這裡我們也可以再大膽預測一下,在無反市場已逐漸成為主流的情況下,EOS 系列應該也很快會步入歷史,徒留下 EOS-R 作為 Canon 當今世代的相機代名詞。
但不可否認的,現在二手市場還是有比較多的 EOS 系列產品,且 EOS 相機的鏡頭群也相對比較豐富,因此我們還是簡單介紹一下 EOS 和 EOS-R 的一些基本命名和理念吧!
等不及想知道我們最推薦的Canon入門相機嗎?
EOS 系列的相機等級
只要是單反相機,不論是 APS-C 或 FF (全畫幅) 都屬於 EOS 系列。命名方式為 EOS __D。
APS-C 的命名方式
1. 百位數等級的入門款:
一般只要看到 300D / 350D / 400D / 450D / 500D / 550D / 600D / 650D / 700D / 750D / 760D / 800D / 850D 這種百位數的型號,表示它們屬於 APS-C 的入門機種,而上述排列方式是從舊到新,目前最新的型號為 850D。一般來說百位數等級的純機身售價都會訂在台幣 2.6 萬元附近 (接近 $900 USD)。
[補充]:大家若在網路上看到「千位數」等級的 Canon 相機 (如 EOS 1000D / 1200D / 2000D / 3000D / 4000D),建議大家可以直接跳過,因為這是比入門機種還要更精簡的版本,我們建議不需要花時間去研究這類的相機。
2. 十位數等級的中階款:
一般只要看到 30D / 40D / 50D / 60D / 70D / 77D / 80D / 90D 這種十位數的型號,表示它們屬於 APS-C 的中階機種,排列方式同樣是從舊到新,目前最新的型號為 90D。一般來說十位數等級的純機身售價會訂在約台幣 3.6 萬元 (約 $1200 USD)。
大家可能會好奇,通常十位數的中階比起百位數的入門機,有哪些更好的優點嗎?一般來說同時代的產品,對焦性能 / 連拍速度 / 感光元件都會優於百位數的產品;而設計外觀上,十位數的相機都會配有機頂螢幕,這是百位數等級通常不會有的。
3. 個位數等級的進階款:
在個位數等級的 APS-C 只有一種數字,就是 EOS 7D 和 7D II (7D 第二代),我們就簡稱為 7 系列吧!會這麼說主要是因為,Canon 似乎有意將 7 系列定義為 APS-C 的旗艦款,這個晚點我們討論 EOS-R 的時候會再談及。而一般來說個位數的 APS-C 純機身售價大概會訂在約台幣 5 萬元 (約 $1800 USD)
而個位數的機型有哪些更好的優點嗎?一般來說對焦性能 / 連拍速度都會來到更好的水位,也會具備「雙卡槽」的設計,能夠在拍攝當下直接備份相片到第二張卡,降低工商拍攝、婚禮攝影時壞卡的風險,也難怪 7 系列被稱為 APS-C 的旗艦款。
FF 的命名方式
由於全片幅本身就是瞄準進階用戶群,因此 FF 系列全都是個位數級別,但主要以數字來做為區別。
1. 入門款的 6 系列:
主要有 6D / 6D II ,雖然 6 系列的連拍速度、對焦性能不比 7 系列來的好 ,但由於是全畫幅相機,比起 APS-C 來說有更大的感光元件、更好的 ISO 和夜拍能力。因此 6 系列剛開賣時的純機身售價大概訂在約台幣 6 萬元 (約 $2000 USD)。
[補充]:由於 APS-C 一開始就是為了輕量化而設計的,瞄準的客戶群也是比較偏業餘玩家,因此 APS-C 的產品定位和價格一般都會比 FF 來的便宜,所以即使身為 APS-C 旗艦版的 7D 系列,售價也都會比全片幅入門機的 6D 系列來的便宜。
2. 專業款的 5 系列:
主要有 5D / 5D II / 5D III / 5Ds / 5Ds R / 5D IV,相比於入門款的 6 系列,5 系列在幾年前一直是專業用戶的最愛,有更好的感光元件、更精準的對焦性能、更快的連拍速度、雙卡槽等專業標配。至於 5 系列的純機身售價大概訂在約台幣 10 萬元 (約 $3500 USD)。
3. 頂規旗艦款的 1 系列:
1 這個數字對 Canon 來說一直別具意義,代表著旗艦、最頂級規格的相機,從最早期的 1D / 1Ds 到現在的 1DX 一直都是如此,而此系列主要有 1DX / 1DX II / 1DX III,身為旗艦規格的相機,不論是對焦性能、連拍速度、錄影規格、影像處理系統絕對都是 EOS 系列中最好的。由於是瞄準職業玩家,1 系列的純機身售價也來到驚人的台幣 20 萬 (約 $6500 USD)。
EOS 的對應鏡頭?
那麼對 EOS 系列產品有所認識之後,這裡就要來說 EOS 相機所對應的鏡頭了。大家都知道,單眼相機是機身和鏡頭分開選購的,所以選購鏡頭時請務必注意鏡頭是否適用、或是能不能透過轉接環來轉接。
1. EF 系列:EOS 專屬鏡頭,不論 FF 或 APS-C 都可使用
舉例: EF 24-70mm f/2.8L II USM / EF 24mm f/1.4L II USM 等
*這邊僅先告知大家怎麼去分別鏡頭系列 (或鏡頭卡口),上面一大串的鏡頭規格該怎麼讀呢,請參考這篇「鏡頭規格最完整指南」
再次提醒:因感光元件大小不同,APS-C 和 FF 就算用同樣鏡頭,視角會不一樣喔!APS-C 的視角比 FF 來的窄,所以 Canon 的需要 x1.6 的「等效焦距」才會是全畫幅的視角,忘記的可以複習一下「全畫幅、APS-C、M43 是什麼?」這篇文章。
2. EF-S 系列:專屬 APS-C 的鏡頭,FF 不適用
舉例: EF-S 17-55 f/2.8 IS USM / EF-S 24mm f/2.8 STM 等
由於 APS-C 的感光元件較小,使用全畫幅的鏡頭成像時,有很大一部份的影像會無法被記錄、相當浪費和可惜 (如下圖左),因此為了讓 APS-C 的使用者能更加便於攜帶鏡頭,各廠商都有推出專屬 APS-C 的鏡頭群,用來滿足 APS-C 的感光元件尺寸(如下圖右),由於成像圈變小,不僅可以將鏡頭口徑縮小、重量也能達到更輕量化。
但也務必注意,由於 EF-S 是為了 APS-C 所設計的,成像圈自然會比較小,若使用在 FF 相機上的話,外圍會有一圈很明顯的黑邊,因此 EF-S 鏡頭在 FF 上是無法使用的。(副廠鏡頭可以裝上、但 Canon 原廠 EF-S 若裝上會卡到反光鏡,因此無法使用)
另外特別提醒,EF-S 系列雖然是專門設計給 APS-C 使用,但是其焦距表示方式還是和一般鏡頭一樣。也就是說 50mm 的 EF 鏡頭和 50mm 的 EF-S 鏡頭,兩個鏡頭的視角會是完全一樣的,放在 APS-C 上面都會等效 80mm 的視角 (50mm x1.6)。
EOS 系列小結
我們快速幫大家總結一下單反的 EOS 系列重點。
EOS-R 系列的相機等級
只要是無反相機,不論是 APS-C 或 FF (全畫幅) 都屬於 EOS-R 系列。命名方式為 EOS R__。
P.S. 雖然無反的 APS-C 相機還有 EOS-M 系統,但該系統已面臨停產可能,故我們會補充在下個段落。
FF 命名方式
由於 EOS-R 屬於新世代的產品,目前命名方式可透過之前的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類型。
1. 初代產品 - EOS R & EOS RP
作為 Canon 的第一款全畫幅無反相機,它的命名就是這麼的簡單:EOS R。雖然 EOS R 在剛發布的時候規格讓人蠻失望的 (畢竟當代 Sony 已經亮出許多黑科技了),但畢竟作為 Canon 的第一款全片幅無反相機,在某些性能和設計上都還是有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地方;而就在 EOS R 發布不到半年,Canon 更是發布另一款重量體積更小、價格更便宜、但性能也較差的 EOS RP,目的便是為了吸引更多玩家進入全畫幅無反的領域。
所以 EOS R 和 EOS RP 算是 EOS-R 系列中的初代產品,而後續機種似乎也不再以這兩者來命名了,所以大家可以把它作為試驗性的名稱就好。而當初開賣時兩者價格分別為台幣 6.7 萬 (約 $2300) 以及 台幣 4.3 萬 (約 $1300 USD),當然現在的價格已經來到更便宜的水位了。
2. 入門、進階、專業、旗艦產品
撇除了初入市場的 EOS R 和 EOS RP 之外,現階段已發布的相機型號如下,基本上數字越小,性能和價位會越高
- 1入門產品:8 系列 → EOS R8 ,新一代高 CP 值入門相機,預計春季上市 (預計售價 $1499 USD ,約台幣 $4.5 萬)
- 2進階產品:6 系列 → EOS R6 II ,標榜著均衡性的進階相機,開賣時售價約台幣 7.7 萬 (~$2500 USD)
- 3專業產品:5 系列 → EOS R5 ,標榜著高畫質的專業相機,開賣時售價約台幣 12 萬 (~$3900 USD)
- 4專業產品:3 系列 → EOS R3 ,標榜著高速連拍的專業相機,開賣售價約台幣 16 萬 (~$6000 USD)
- 5旗艦產品:1 系列 → EOS R1 ?? 目前僅有很多謠言,尚未有正式開發或發表的消息
8 系列是 Canon 最新發表的入門款全畫幅相機,也是目前市面上最輕的全畫幅相機。雖然標榜著入門,但是感光元件、最高連拍速度、錄影等規格基本上都和進階款的 EOS R6 II 一樣,可說是規格相當強悍的相機;但同樣的,由於定位屬於入門款,在機身防震、雙卡槽等設計都是沒有的。但是作為入門款且預計售價僅台幣 4.5 萬的全畫幅相機來說,算是 CP 值相當高,同價位當中性能相當頂尖的相機。
6 系列在無反相機中是個標榜動態和靜態規格都屬於進階的均衡型相機,有非常強悍的對焦性能、有高速的連拍速度 (最新的 R6 II 已經有 40 張/秒的誇張速度)、有機身五軸防震、還有雙卡槽等專業配備等,再加上錄影規格也是相當強悍,是目前市面上 CP 值相當高的一款無反相機,非常適合那些想升級全畫幅的玩家。
而 5 系列則依舊不改它原先單反時代的專業屬性,在無反時代更是高畫素代表。4500 萬畫素的 R5 不僅有 20 張/秒的高速連拍、精準的對焦性能、強悍的防手震等級,還有那推出即轟動的 8K 30P / 4K 120P 錄影規格。雖然後來證明使用如此高規格錄影時,會因為過熱導致錄影時長受限,但不可否認的,EOS R5 的出現改變了消費型相機的生態,8K 和 4K 120P 已經成為高規格相機裡必備的功能了。而 R5 的定位也蠻明確的,適合那些專業玩家、或是需要高畫質攝影及輸出、又或者有二次構圖和裁切需求的玩家。
至於 3 系列可能要對 Canon 歷史有些了解的人才會知道,它是配備了「眼控自動對焦」系統的專業級別相機,這個技術是什麼意思呢?主要就是眼睛看哪裡對焦就會在哪,因此只要搭配合適的對焦識別功能 (比如人眼偵測、動物偵測等),就可以達到成功率相當高的「人機一體」拍攝模式。那麼 3 系列的定位在哪呢?它是標榜著無黑屏且超高速連拍的專業級相機,極其優秀的對焦性能和連拍速度,這使 EOS R3 非常適合那些體育、運動、打鳥的職業玩家。
最後會不會有旗艦版本的 1 系列呢?就讓我們繼續拭目以待吧!
APS-C 命名方式
目前 Canon 公開了 R7 、R10 和最新的 R50 三款相機,從這兩款相機我們大概可以推測相機之後的命名走勢。
1. 十位數 - 入門級
目前 APS-C 當中共發表了兩款入門級相機,分別是 EOS R10 和 EOS R50。
R10 雖然定位為入門相機,但基本的對焦性能、連拍速度、錄影規格並不輸其他廠商的入門全畫幅相機,因此算是規格相當出眾的入門相機,適合那些第一次選購單眼的人。
而 R50 則是入門基礎上再加上適合 Vlog 的屬性,不僅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基本上也能拍攝 4K 30P 無裁切的影片,且預計售價更僅要 $680 USD (約台幣 $2 萬),非常瞄準 Vlog 或是女性玩家的一款平價入門相機。而且 R50 雖然價格較為便宜,感光元件、處理器、對焦性能也和 R10 基本相同,算是相當有誠意,但同樣在連拍速度、操作性能 (按鍵轉盤較少)、錄影功能 (少了 4K 60P) 上就有些犧牲了。
1. 個位數 - 進階款 (7 系列)
R7 則是延續旗艦款 7 系列的象徵,更是把畫素、對焦、連拍、錄影功能等都再往上推了一層,是個傾向專業路線的進階款相機,而且台幣售價竟然 4 萬有找,相當吸引人。如果你本身是喜歡拍攝運動、動物、鳥類等等的,APS-C 的尺寸不僅會讓你在長焦攝影上更有優勢,搭配強悍的對焦和連拍性能,想必會是個適合你的相機。
EOS-R 的對應鏡頭?
由於無反相機少了反光鏡,因此鏡頭設計上也會不同,所以 EOS-R 的鏡頭卡口和 EOS 是不同系列的。
1. RF 系列:EOS-R 專屬鏡頭,不論 FF 或 APS-C 都可使用
舉例:RF 24-70mm f/2.8L IS USM / RF 85mm f/1.2L USM
2. RF-S 系列:專屬 APS-C 的鏡頭,FF 不適用
舉例:RF-S 18-150mm f/3.5-6.3 IS STM / RF-S 18-45mm f/4.5-6.3 IS STM
RF-S 的概念和 EF-S 是一模一樣的,專門是為了 APS-C 系統而開發的一款更輕量化鏡頭。而 RF 鏡頭可以用在 FF 和 APS-C 系統,RF-S 僅能用在 APS-C 不能用在 FF,這個原理和上個段落的 EF-S 相同,因此就不再贅述。
3. EF 和 RF 鏡頭可以交互使用嗎?
大家可能很好奇:使用無反 EOS-R 系列相機,可以用 EF 的鏡頭嗎?或是單反 EOS 系列相機,可以用 RF 鏡頭嗎?答案是:
- 1EOS-R 可以使用 EF 的鏡頭,但是需要搭配轉接環使用。
- 2但 EOS 不能使用 RF 鏡頭。
所以 EOS-R 是可以透過轉接環來接上各種老鏡,可謂 RF / EF 通吃;但 EOS 系統則無法使用最新的 RF 鏡,僅能使用 EF 鏡。
這背後的原理和「法蘭距」有關。主要就是無反相機少了反光鏡,機身厚度變的比較扁,相較於單反相機來說,法蘭距也比較短 (如下圖),因此只要透過轉接環,就能增加一個厚度出來,讓法蘭距變的跟單反一樣,所以 EOS-R 才得以使用 EF 鏡頭,而單反相機因為無法減少法蘭距,因此注定無法使用 RF 鏡頭,這是先天物理性質,並非各廠商為了讓大家買新相機的陰謀論。
EOS-R 系列小結
[補充] EOS-M 系列的相機
EOS-M 是 Canon 當初為了搶佔「微單眼」市場所開發的無反 APS-C 產品。時至今日由於 EOS-R 的 APS-C 系統開始正式發售,EOS-M 也已經確定會步入歷史,不會再有新的力作在此系列的相機上。
EOS-M 的對應鏡頭
如同前面所述,無反相機的設計和單反相機不同,所以 EOS-M 的鏡頭卡口為獨立的 EF-M 系列。
舉例:EF-M 15-45mm f/3.5-6.3 IS STM / EF-M 32mm f/1.4 STM
Q: EF , EF-S 和 EF-M 的鏡頭可以交互使用嗎?
EOS-M 可以轉接 EF 和 EF-S 的鏡頭,只要有轉接環即可。但 EOS 不能使用 EF-M 的鏡頭。
總結 - 推薦的入門相機?
所以綜合上述所有內容,相信大家一定對 Canon 產品線有比較深刻的瞭解了。接下來大家最好奇的問題就是,如果是 Canon 入門機種的話,我們推薦哪一台呢?
最新相機發布消息:
- 1Canon EOS R8:預計在 2023 春季上市,預計售價 $1499 USD (約台幣 $4.5 萬)
- 2Canon EOS R50:預計在今年 2023 上市,預計售價 $679.99 USD (約台幣 $2 萬)
兩款都是針對新手的入門款,預計購買相機的朋友建議可以考慮看看是否要等待喔!
那麼以上就是本篇的全部內容,我們將本篇所有內容重點整理為如下表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若有任何的問題,歡迎底下留言或來信和我們討論喔!
總覽 | APS-C | 全畫幅 (FF) | ||
相機型號 | 鏡頭群 | 相機型號 | 鏡頭群 | |
單反 | EOS 系列
| EF-S 系列 EF 系列 | EOS 系列
| EF 系列 |
無反 | EOS-R 系列 (即將販售)
| RF-S 系列 EF-M 系列 | EOS-R 系列 (現今 Canon 發展重心)
| RF 系列 |
更多相機選購主題
[免責聲明]:本文提供的價位主要都是相機剛發表時的售價;而文末推薦相機的價位則是根據撰文當下的市場價格,實際價格請依市場/賣場為主;另外,本文推薦的相機僅是給各位讀者作為一種參考,一切仍需評估自身的需求和預算。最後,雖本文力求完善,但若有任何錯誤也請不吝指教,謝謝。
正在學攝影嗎?
我們精心整理了一本專門給攝影新手的攝影攻略「攝影小白救星」,內容會教大家輕鬆攻略 7 大風景攝影主題,而目前正在限時免費送給有需要的你。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歡迎留下名字和 Email ,我們會將它寄到你的信箱喔~
P.S. 若沒有收到 Email 的話,可能是信件被分類到「促銷內容」了,記得去找找看喔!(又或者你 Email 地址可能填錯囉)
作者寫得非常詳細用心,淺顯易懂,讓初學者一目了然,很用心的作者,值得推薦
Hello 陳麗美,
太感謝你的留言和鼓勵了
當初會寫這系列文章,就是因為新手們普遍會搞不清楚這些相機的定位和差異,所以很開心文章有幫助到你 😊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還麻煩多多幫我們分享給有需要的人喔 🙂
by Tim
看了您的文章看了三天…讓我從小小白變小白….
真的謝謝現在社會還這麼有熱心的大佬!!!!!
Hello 俊傑
太感謝你的大力支持了哈哈,但我也不是什麼大佬拉哈哈哈!
如果有什麼問題歡迎再留言討論阿~
by Tim
稍微補充一下,RF-S是可以用在R系列的全幅機上的,可以直接撞上去用,機身識別到會自動裁切1.6倍來避免黑邊,自動對焦、控制環等等功能都是正常使用
Hello 蒔弎
太感謝您的補充了,當初發表的時候並沒有特別留意,謝謝您的指正,晚些時候會把文章更新一下,再次感謝 😊
Thanks,
T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