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最 後 更 新 日 期 : 2022 年 09 月 20 日
初學者剛買相機的時候,通常會花比較多的心力和預算在相機本體的選購上,而往往忽略了其實鏡頭和相機本身同樣重要 (我甚至覺得更為重要),因此本篇就是給初學者的一些鏡頭選購建議,因為我們相信初學者剛開始可能都有以下疑問:
- 1假如是第一次購買鏡頭,我的第一支鏡頭該買什麼比較好?
- 2假如身上原有的鏡頭有點滿足不了自己,我的第二支鏡頭該怎麼選比較好?
- 3選購鏡頭最重要的規格和注意事項是什麼?
別擔心,本文將會歸納 8 個鏡頭選購時最需要注意的重點、並會推薦大家選購最適合自己的鏡頭、文末更有詳解大家最常問的幾個鏡頭相關問題,記得看到最後喔!
[補充說明]:由於本文會涉及許多關於片幅 (全畫幅 FF 、APS-C),以及單反、無反的內容,如果對於這些名詞和差異還不了解的話,建議先看過底下這兩篇文章再來閱讀本文會比較看得懂喔!
[延伸閱讀 #1]:全畫幅 (FF)、APS-C、M43 是什麼?用 3 分鐘、1 張圖搞懂相機的感光元件
[延伸閱讀 #2]:單眼、微單眼、類單眼差別是什麼?1 張表看懂彼此差異
選購鏡頭最重要的 3 個問題
和選購相機一樣,選購鏡頭前通常也要先思考過三個問題:拍攝主題 、 體積重量 、預算,如此才能挑到最適合自己的鏡頭。
1. 拍攝主題
和選購相機不同,購買鏡頭首先要考慮到的問題是:我想要拍攝什麼樣的題材?因為鏡頭和相機不同,低預算相機雖然性能上有所不足,但是大多數依然能夠拍攝 (例如:連拍速度比較慢,但至少還是可以從連拍的照片選幾張出來;例如:相機沒有防手震,但至少可以犧牲一點畫質增加快門速度),鏡頭則否,有些畫面不使用到某些鏡頭,就很難 (或是無法) 拍出想要的畫面了 (例如:鳥類攝影上,如果鏡頭焦距不夠則根本無法拍攝;例如:想拍攝室內建築的宏偉,如果鏡頭不夠廣也幾乎無法完成)。
因此知道自己想拍攝的題材,對於選購鏡頭非常有幫助!當然,或許你現在可能還不確定自己喜歡拍什麼,沒關係,那就跟著我們底下的介紹,我們會告訴你該怎麼樣選購屬於自己的第一支鏡頭、以及有需求的話,該增添什麼樣的鏡頭?
2. 重量體積
鏡頭的重量和體積差距可說是十萬八千里,小的可以僅有 3 公分長 / 110g 重,大的則可以達到 >50 公分長 / >3 公斤重,當然這兩個例子相當極端,一般標準鏡頭也不會這麼大隻這麼重。但主要想跟大家說,如果今天想追求是輕量化的裝備,那麼挑選鏡頭時就勢必得注意了;另外,同樣功能和定位的鏡頭若是想更加輕量化,可能就會伴隨著些微的犧牲 (比如光圈比較小、焦距範圍小等等),這個部分可能會和第一點有些衝突,所以一切還是得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決定。
3. 預算
預算是購買相機和鏡頭都一定要優先考量的問題,但由於購買相機時通常都有幾組套裝鏡頭可以選配 (俗稱 kit 鏡),因此第一次選購相機通常會連同套裝鏡頭一併購買了,所以不太會單獨考量到鏡頭部分,所以本文才將預算排在第 3 考慮要點。但如果今天你想要自己選購鏡頭、或是想增添第二支鏡頭時,那麼預算絕對會是你要考量的點。
然而鏡頭的價差一般也是非常的大。普遍來說,僅有極少數的入門定焦鏡會有台幣 <1 萬的價位 (<$350 USD) ;一般等級的 Kit 鏡售價大多落於 NT$ 1-3 萬左右 ($350-1000 USD);至於追求高質感鏡頭的話 (大光圈、高成像品質),則台幣 3-10 萬都是很常見的價格 ($1000 - 3500 USD)。所以一切都依照自己的需求和預算來選購,當然我們也會在文章裡提供幾支高性價比鏡頭,讓大家能夠找到幾隻適合自己的鏡頭。
等不及想知道我們最推薦的高CP值鏡頭嗎?
8 個鏡頭選購指南
選購鏡頭務必要注意以下八個項目,尤其 3. 焦距 和 4. 光圈 會很大程度影響該鏡頭的使用時機和定位,因此就讓我們帶大家一個個去了解最基礎的鏡頭選購指南吧!
1. 鏡頭卡口
什麼是鏡頭卡口呢?白話一點就是:每個品牌的相機,都有它對應的鏡頭接口,Canon 有 RF 卡口、Sony 有 E 卡口、Nikon 有 Z 卡口等等。那大家可能會好奇,假如我買 Canon 的相機,只要選 Canon 的鏡頭就一定沒錯,對吧?可惜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因為鏡頭卡口並沒有這麼單純,所以我們必須在第一點就得先強調。
由於相機有分單反相機和無反相機兩種,而依照感光元件大小又分成 全畫幅(FF) 和 APS-C 兩種,因此排列組合下來其實應該有 4 種組合的相機類型 (如下表)。所以阿,雖然同樣是 Canon 的相機,但是卻會有好幾種的鏡頭卡口,為了大家更好理解,我們將常見的這些鏡頭卡口統整在下表裡。
《手機瀏覽可左右滑動表格》
種類 | 單反相機 | 無反相機 | ||
APS-C | 全畫幅 (FF) | APS-C | 全畫幅 (FF) | |
Canon (佳能) | Canon 單反統稱 EF 卡口 | Canon 無反統稱 RF 卡口 | ||
EF-S / EF 系列 | EF 系列 | RF-S / RF 系列 | RF 系列 | |
Sony (索尼) | [已停產] Sony 單反統稱 A 卡口 | Sony 無反統稱 E 卡口 | ||
SAL 系列 / DT 鏡頭 | SAL 系列 | E 系列 / FE 系列 | FE 系列 | |
Nikon (尼康) | Nikon 單反統稱 F 卡口 | Nikon 無反統稱 Z 卡口 | ||
F系列DX / F 系列 | F 系列 | Z系列DX / Z 系列 | Z 系列 | |
Fuji (富士) | N/A | X 卡口 | N/A |
所以下次選購相機鏡頭時,請務必注意自己該買哪個卡口、或是注意自己是否需要轉接環喔。若對常見的 4 大相機品牌不熟悉的話,我們有撰寫 4 篇文章分別介紹它們的相機產品定位,有需要的話可以參考看看,相信會對理解鏡頭卡口有些幫助。
更多關於相機命名的主題
2. 定焦鏡 vs 變焦鏡
認識卡口後就能進入選購鏡頭的環節了。首先,鏡頭主要分為定焦鏡和變焦鏡兩大類,兩者間最大的差異就是視角能否改變。
定焦鏡顧名思義,就是該鏡頭為固定焦距,所以視角也是固定不變的,不能透過鏡頭來拉近/拉遠 (Zoom-in / Zoom-out),當使用定焦鏡時,如果需要拍廣一點只能後退幾步拍攝、想要拍近身一點則要往前移動身體。然而變焦鏡則相反,表示鏡頭屬於可變動焦距的,只要轉動鏡頭上的變焦環,就能夠改變焦距、變換視角了,構圖起來也自然方便許多。
聽起來似乎變焦鏡非常實用和方便,那為什麼還需要定焦鏡呢?這是因為變焦鏡雖然方便,但鏡頭的設計卻相當複雜,不僅要兼顧各個焦距下的物理光學、還需要考慮變焦的過程對於光圈、光線的影響等等,所以開發難度也比定焦鏡高上許多;而定焦鏡則相對單純,只需要針對一組固定的設計進行優化就好。因此普遍來說,定焦鏡不論畫質、光圈大小、重量體積等,都會比變焦鏡來的有優勢,這也是為什麼有不少的前輩和高手只喜歡使用定焦鏡,就是為了追求最極致的畫質表現。
那麼身為初學者該使用什麼鏡頭呢?一般來說我們會推薦第一支鏡頭要買變焦鏡,這是因為初學者剛開始對於焦距的認識不足,不知道什麼焦距會帶來什麼視角、也不知道什麼情況下比較適合什麼焦距、更不知道自己喜歡哪個焦距下所帶來的視覺衝擊,所以我們認為變焦鏡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3. 焦距
焦距是一支鏡頭的核心,不同的焦距會帶來完全不同的視角,因此初學者一定要知道:焦距代表什麼?而又該怎麼選焦距?
關於焦距我們有撰寫一篇「焦距是什麼?什麼焦距適合拍人拍風景?」,教大家快速了解各個焦距下的視角、並且詳細列舉廣角鏡、標準鏡、望遠鏡的特色和合適拍攝主題,建議初學者可以先看過這篇文章,會對認識焦距非常有幫助。
而本篇僅以下圖做為總結,並從中歸納出 2 大重點:
- 1焦距越小,視角越廣;焦距越大,視角越窄 (越望遠)
- 250mm 為標準焦距 (最接近人眼);<35mm 為廣角鏡 ; >70mm 為望遠鏡
至於大家常常會說:<24mm 以下的超廣角鏡頭適合用來拍風景、50mm 的標準鏡頭適合用來街拍、85mm 是最夢幻的人像鏡、而 200mm 以上的長焦望遠鏡頭則可以拿來打鳥和拍攝運動賽事等。雖然上述觀點普遍沒錯,但這邊希望帶給大家一個觀念,攝影並非套公式的學問,沒有說某個鏡頭只能做某件事。我們也是看過不少前輩和高手是用 200mm 焦距在拍攝風景、或是利用 24mm 的廣角張力來創作獨特的人像照,因此千萬不要被限制思維,應嘗試多多拍攝,如此才能從中摸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特別注意]:上述提到的焦距都是指全畫幅相機的焦距,如果你的相機是 APS-C 或 M43,記得將焦距換成等效焦距後才能比較,不知如何換算的請參考「全畫幅 (FF)、APS-C、M43 是什麼?」或「焦距是什麼?」這兩篇文章,裡面都有說明等效焦距喔。
4. 光圈
光圈大小
光圈是另一個左右鏡頭定位、定價的重要元素。在同樣焦距下,越大的光圈就可以擁有越高的近光亮,不僅使畫面受光更高更均勻之外,還可以擁有越淺的景深、越明顯越漂亮的散景。因此一般來說,擁有越大光圈的鏡頭,不僅低光源或夜拍能力會更好,對於需要虛化背景、強調主題時也很有幫助,所以大光圈的鏡頭價格一般也都比較高。關於「散景」或者「光圈大小的優缺點和使用時機」等相關知識,我們有撰寫一篇「光圈是什麼?光圈大小會影響景深?」,教你認識光圈必修的 3 大重點,建議初學者也要看看喔!
至於多大的光圈稱為大光圈呢?一般來說變焦鏡有 f/2.8 的光圈就算大光圈了,至於定焦鏡則普遍都要 <f/2.0 才算大 (一般焦距 200mm 以下的鏡頭普遍如此,>200mm 的望遠鏡頭則不適用)。至於是否一定要追求大光圈呢?這邊就得看自己拍攝的主題了,假如你喜歡拍攝風景,那麼大多數場合縮光圈提升畫質是必要的,如此就沒有大光圈的需求;但假設你喜愛拍攝人像,那麼有著大光圈的鏡頭或許就比較適合你。
光圈葉片數量
一般選購鏡頭不太會特別注意「光圈葉片的多寡」,但是這裡還是特別說明一下光圈葉片數量對於實際拍攝的影響。一般有越多的葉片所圍出的光圈越圓,此時所呈現的散景也會較為圓潤滑順;反之,葉片越少則越容易有多邊形的散景 (如下圖右上,散景為 7 邊形)。也因此較高階的鏡頭都會特別強調其葉片數量有 9 片或以上的原因。
5. 鏡頭防震技術
不管在低光源的環境、或是大白天但是要放慢快門速度的情況下,我們拍攝時會很容易因為呼吸的起伏、手持的震動等原因,造成拍出來的照片有晃動模糊的情形,那麼到底該如何做才能避免拍出模糊的照片呢?屏住呼吸、手不要抖?其實這都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般來說我們需要將快門速度提高到「安全快門」以上,就能大大增加拍攝的成功率,減少晃動模糊的照片。
而鏡頭若具備光學防震功能的話,更可以大大提升安全快門、增加拍攝的成功率。什麼意思呢?我們以 5 級防手震做說明:
安全快門 = 1 / 焦距(mm)
舉例: 使用 200mm 的鏡頭拍攝,安全快門為 1/200 秒,至少使用 1/200 秒的快門速度才不容易產生手晃
而每增加一級的防震,快門速度可以提高一倍
- 1 級防手震:安全快門可以上升至 1/100 秒
- 2 級防手震:安全快門可以上升至 1/50 秒
- 3 級防手震:安全快門可以上升至 1/25 秒
- 4 級防手震:安全快門可以上升至 1/13 秒
- 5 級防手震:安全快門可以上升至 1/6 秒
雖然 5 級防震、1/6 秒的快門速度畢竟比較理想,但退個 1-2 級也至少有 1/25 秒的安全快門速度,以 200mm 的鏡頭來說,這樣的安全快門速度是很不錯的。所以從這個例子可以知道,鏡頭的防震功能對於使用者來說也是一個相當實用的技術。
至於該怎麼知道鏡頭是否具備防震呢?一般來說鏡頭的名稱都會說明,比如說 Canon 的 IS (Image Stabilization)、Sony 的 OSS (Optical SteadyShot)、Fuji (富士) 的 OIS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Nikon 的 VR (Vibration Reduction)。只要鏡頭上有這些代碼,代表該鏡頭具備光學防手震技術。
6. 其他規格 (最近對焦距離、放大倍率、耐候性等)
這些規格通常比較少被討論到、也不一定會顯示在鏡頭的名稱或資訊中,但是當中還是不乏有許多值得我們留意的地方。
1) 微距鏡 (Macro):最近對焦距離 & 放大倍率
若大家對於近物的特寫和拍攝有興趣的話 (微距攝影),那麼選購鏡頭時就要盡量以微距鏡為主,通常微距鏡頭都會特別標示 Macro,而微距鏡頭最需要注意的點是「最近對焦距離」以及「放大倍率」。
什麼是最近對焦距離呢?我們以下圖做解釋,一般來說微距攝影為了要追求最大化主體,拍攝時會盡量靠近被攝物,所以較短的最近對焦距離自然會對微距攝影更有利。但是過短的對焦距離也有缺點,不僅採光可能被影響,還很容易會驚擾到拍攝物,因此不太適合拍攝昆蟲或生物類。所以如果僅是為了拍攝靜態花朵,最近對焦距離短至 10cm 左右是沒什麼問題的,但若是為了拍攝生物,則可能要選擇長焦距一點的會更適合。
至於放大倍率的定義則是:相機感光元件能呈現實際物體的多少倍率。舉例來說,當放大倍率 1:1 時 (或稱放大倍率 1 倍),代表感光元件上的成像,和實際物體大小一模一樣,1 cm 大的主體在感光元件上就是 1 cm 大;而當放大倍率 1:2 時 (或稱放大倍率 0.5 倍),代表感光元件上的成像,相比實際物體小了一倍,1 cm 大的主體在感光元件上只有 0.5 cm 大;所以如果想追求微距攝影的話,放大倍率則至少要 1 倍才是比較理想的。至於我們一般的鏡頭,放大倍率常常都只有 0.2 - 0.3 倍左右,所以大家就知道為什麼我們很難拍出類似上圖的微距作品了吧。
2) 魚眼鏡頭
所謂魚眼鏡頭係指視角大約為 180 度的超廣角鏡頭,這種鏡頭的特色是,鏡頭面會像魚眼一般向外突出,且呈現的畫面也猶如魚眼的世界一般,四角有著極為誇張的扭曲變形,若使用得宜的話,會產生一些非常有趣、或是營造出更有氣勢的畫面。一般來說魚眼鏡頭非常好辨認,鏡頭名稱通常都會標示「Fisheye」的字眼。
而一般魚眼鏡頭的成像可分為兩大類,圓形魚眼 (Circular Fisheye) & 對角線魚眼 (Full-frame Fisheye),圖片如下所示:
- 1圓形魚眼:最明顯特色就是會影像會呈現一個成像圓,而 180 度的視角被壓縮至這個圓圈內,所以四角的畫面極為扭曲
- 2對角線魚眼:也稱作全畫面魚眼,影像會占滿整個感光元件,所以變形量並不像圓形魚眼那樣誇張、畫面也不會太過突兀。但使用得以依然可以獲得相當壯觀的畫面。
3) 耐候性
和選購相機一樣,一般中高階以上的鏡頭都會標榜其為防滴防塵設計 (Weather Sealed)。具備防滴防塵的鏡頭在惡劣氣候下,比較不會擔心有入塵和水氣進入的問題,尤其當遇到雨天、或是較多水氣、比較多粉塵的區域,這個設計會讓自己安心一點。
但最重要的是,淋過雨後回來就要擦乾和保養,並且養成定期清理相機的好習慣,才是維持鏡頭的不二法門。
4) 是否具備「鏡頭鎖定」
變焦鏡在變焦的過程,通常都會伴隨著鏡頭的伸長和縮短 (除非是內變焦),因此長期使用後變焦環會變得比較鬆,當相機自然面向下時,鏡頭就會自己伸長,就是大家俗稱的「垂頭」,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部分鏡頭都會設計一個「鏡頭鎖定」開關,開啟時可讓鏡頭鎖定,不會因此有垂頭的狀況產生。
7. 體積 & 重量
如同文章開頭所說,重量和體積是購買鏡頭前最需要想清楚的重要考量之一。如果想追求輕量化,那麼鏡頭選購前一定要仔細評估;如果對鏡頭畫質和光圈大小有很高要求,那麼這類鏡頭的重量和體積普遍會較重,所以還是得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決定。
8. 價格
鏡頭就是標準的一分錢一分貨,要高畫質、要大光圈、要什麼功能都有的話,價格自然就會高很多。因此我們會建議新手如果預算有限的話,可以優先使用相機附的套裝鏡頭 (Kit 鏡),或者去選擇一些較便宜、CP 值較高的鏡頭,先去熟悉各種焦距下的鏡頭特色,並從中摸索自己的拍攝喜好,等未來了解自己的需求後,再來考慮入手更高等級的鏡頭也不遲。
當然如果預算允許的情況下,同類型的鏡頭當中,價位較高自然會有較好的光學表現 (比如解析力更好、可能光圈更大、可能變焦範圍大一些等),其餘部分就看拍攝目的,以及重量和體積的考量。
給初學者的推薦鏡頭
1. 第一支鏡頭 - 想拍什麼還不清楚
我們會建議第一次購買鏡頭的初學者,可以直接選購相機的套裝鏡頭 (Kit 鏡),因為這類鏡頭通常價格便宜,也大多是變焦鏡頭,非常適合什麼都還不會的初學者來認識相機、認識焦距。至於有些人可能會問,如果套裝鏡頭不只一隻該怎麼選呢 (如:18-45mm vs 18-150mm)?我們個人的建議是:除非預算真的不夠、或是有絕對輕量化的考量,否則建議購買變焦範圍大一點的鏡頭,才能多嘗試不同主題的攝影。
除了套裝鏡頭外,其實我們也會推薦新手可以買一隻標準鏡頭的定焦鏡來玩玩。因為各相機廠商幾乎都有出一款 CP 值很高、價錢也很友善的定焦鏡 (如 50mm f/1.8),如果大家想要玩玩看大光圈散景、拍一些令人眼睛一亮的人像照,這種入門款定焦真的非常適合買來嘗試看看。至於我們推薦的鏡頭請看下個段落。
2. 喜歡拍攝人像:50mm f/1.8
如上所說,新手剛開始都會想要試試看大光圈所帶來的散景魅力,而我們建議初學者可以從底下這幾隻鏡頭開始嘗試 (當然如果預算很高、想要直上更高等級的話,也可以自行評估其他更好規格的鏡頭)。再次提醒一下,由於新手普遍都是從 APS-C 相機開始學習,記得注意要換算等效焦距喔。(50mm 的鏡頭使用在 APS-C 上面是 75-80mm 的視角)
《手機瀏覽可左右滑動表格》
Canon (佳能) | Sony (索尼) | Fuji (富士) | Nikon (尼康) | |
推薦鏡頭 | RF 50mm f/1.8 STM | FE 50 mm F1.8 (SEL50F18F) | XC 35mm F2 (等效 52.5mm) | Z 40mm F/2 |
價格 | NT$5900 | NT$7480 | NT$5990 | NT$9180 |
購買連結 | ||||
其他推薦 | RF 85mm f/2 Macro | FE 85mm F1.8 | XF 50mm F2.0R | Z 50MM F/1.8 S |
3. 喜歡拍攝風景和建築:<24mm
拍攝寬廣震撼的大風光場景、或是雄偉壯觀的建築、或室內風格時,往往會需要一隻廣角或超廣角鏡頭來實現。對於初學者而言,若預算有限可以先考慮 <24mm 的入門定焦鏡,若預算稍高一點、可追求更高性能和更高方便性的超廣角變焦鏡頭。
由於各家廣角鏡的選擇很多、價差也非常大,這邊很難給出一個通用的選購清單,大家可能需要依照自己的預算去考量是否有需要購買超廣角鏡頭。但如果你是 Canon 無反用戶,RF 鏡頭當中確實有個非常適合初學者的鏡頭 - RF 16mm f/2.8 STM,不僅價格便宜、重量也很輕、CP 值相當高。
4. 喜歡街拍 (街頭攝影):35mm or 50mm
街拍 (或稱街頭攝影、又有人稱掃街) 強調的是寫實、不做作、最真實的一種攝影表現,因此貼近人眼視角的標準鏡自然是街拍的最好鏡頭,加上這類的標準鏡通常都相當的輕量和短小,比較不會因為太突兀而驚擾到別人。
而各廠商基本上都有性價比非常高的標準定焦鏡,35mm 雖然相比 50mm 來說價位較高一些,但可運用的視角較廣,往往可以容納更廣闊的當下環境。而 50mm 基本上已在上段介紹過了,下列表格以 35mm 為主。
《手機瀏覽可左右滑動表格》
Canon (佳能) | Sony (索尼) | Fuji (富士) | Nikon (尼康) | |
推薦鏡頭 | RF 35mm F/1.8 Macro | FE 35mm F1.8 (SEL35F18F) | XF 23mm F2 R WR (等效 35mm) | Z 40mm F/2 |
價格 | NT$14900 | NT$18980 | NT$14500 | NT$9180 |
購買連結 |
5. 喜歡拍攝活動、演唱會:70-200mm
由於活動現場或演唱會的規劃限制,我們往往會離舞台有一定的距離,此時標準鏡頭往往無法將遠處的主角給清楚拍攝下來,一般都要使用到中望遠以上的鏡頭,才能完美捕捉舞台上表演者的各種風采,因此具備 70-200mm 這類的鏡頭會比較適宜。
6. 喜歡微距攝影:105mm Macro
一般來說只要標榜「Macro/Micro」的鏡頭都屬於微距鏡,而各廠商幾乎都有比較便宜的 35mm Macro 鏡頭,但由於這類標準焦距的最短對焦距離往往都非常小 (10-20 cm),如同先前介紹微距鏡時所言,過短的最近對焦距離很容易驚擾被攝物,尤其是昆蟲、生物類很容易受干擾,因此我們會比較建議喜歡微距攝影的新手可以直接選擇接近 100mm 附近的微距鏡,如此比較不易會被限制創作題材。
7. 喜歡打鳥 (鳥類拍攝):>200mm
關於這點就不需要特別說明了吧,鳥類攝影一般都要使用望遠鏡或超望遠鏡頭才能清楚捕捉到身影,所以想拍攝鳥類的話一隻 >200mm 的鏡頭可以說是必須。但也需要特別強調一下,這類鏡頭 (尤其超望遠鏡頭) 的重量體積往往相當可觀、也都要價不斐,新手們可能還是要自己評估一下。
常見鏡頭相關問題
還記得初學攝影時,常常會聽到以下的詞彙卻不是很清楚是什麼意思,因此我們特地將這些常見問題整理起來供大家參考:
1. kit 鏡是什麼意思?
kit 是「成套工具」的意思,而所謂 kit 鏡自然就翻譯成「套裝鏡頭」。其意思就是在購買相機時,廠商會隨著相機機身一同販售的成套鏡頭。為了使套裝組合的價格更吸引人,一般而言 kit 鏡都是偏向標準焦距的變焦鏡頭 (如 18-55 或 24-105mm),且光學表現和鏡頭素質也都比較偏向入門款;但並非 kit 鏡一定就比較差,一些中高階的相機也都會配備一些較為高檔的鏡頭作為 kit 鏡,但以成套方式販售可以替消費者省下一些費用。
2. 什麼是旅遊鏡?
所謂旅遊鏡就是指焦距涵蓋範圍非常廣、集結了廣角、標準還有望遠焦距在一身的鏡頭 (如 18-200mm / 24-240mm 等),幾乎能拍攝日常中 7-8 成以上的主題,因此使用此種鏡頭可以免去需要一直更換鏡頭的麻煩、出遊時也不用特別思考是否要多帶幾顆鏡頭出門,可說是非常便利也非常適合旅遊時攜帶,因此才稱之為旅遊鏡。
但旅遊鏡頭也不是萬能,通常光學性質、光圈大小、鏡頭素質也都是以入門為主,且焦距也沒辦法達到超廣角、超望遠這種程度,如果真的要追求頂級的畫質表現,或是要拍攝特殊題材的話,此時旅遊鏡可能就會稍嫌不足了。
3. 什麼是大三元鏡頭?
所謂大三元鏡頭是指,各相機廠商所推出的最強三支變焦鏡,這三支鏡頭分別為廣角、標準、望遠三種焦距範圍,幾乎囊括了九成以上的攝影主題,且這三支鏡頭一定是恆定大光圈 f/2.8,再加上所有光學性質和畫質表現都是最頂尖的,因此深受攝影人的喜愛,但價格也可想而知是不親民的。
而各廠商都有出屬於自己的大三元,因此不用擔心大三元鏡頭有沒有不相容問題。至於大三元分別是哪些鏡頭、哪些焦距呢?由於各廠商都有些微的差異,因此這邊以 Canon 相機為舉例,其他廠商也大致如此不會相差太多:
- 1廣角鏡:RF 15-35mm f/2.8
- 2標準鏡:RF 24-70mm f/2.8
- 3望遠鏡:RF 70-200mm f/2.8
4. 什麼又是小三元鏡頭?
如果收集大三元最大的問題是荷包不夠深的話,那麼你一定不能不知小三元鏡頭。和大三元鏡頭類似,小三元鏡頭也是三支分別包含廣角、標準、望遠的變焦鏡,光學表現雖不若大三元那樣頂規,但也是有相當不錯的畫質表現,而當中最大的不同主要是小三元的光圈僅有 f/4.0 (恆定光圈)。同樣以 Canon 為例:
- 1廣角鏡:RF 14-35mm f/4
- 2標準鏡:RF 24-105mm f/4 (目前還未有 RF 24-70mm f/4 的消息)
- 3望遠鏡:RF 70-200mm f/4
5. 原廠和副廠鏡頭有差嗎?
現在市面上常見的副廠鏡頭有 Sigma (適馬)、Tamron (藤龍)、Tokina ,在多年前單反相機如日中天的時候,副廠鏡頭普遍被認為是比較低廉的產品,不僅可能有相容性的問題、偶爾還會有脫焦的狀況、光學表現甚至明顯不如原廠鏡頭好。
但是以上這些狀況已經不再適用於當今市場了,目前市面上的副廠鏡頭已經具備相當能力、光學表現都已經相當接近原廠鏡頭了,而價格甚至還比較便宜 (當然也有跟原廠鏡平起平坐的),所以相較起來可說是性價比相當高,加上副廠鏡頭的保固一般也比原廠鏡久,因此若有預算上的考量 (或使用上的考量,如原廠沒有出的焦距),副廠鏡頭也是個不錯的考量。
另外特別說明一下,普遍來說原廠鏡頭還是相對比較保值一點的,因此若你很在意這點的話盡量還是以原廠鏡為主。
總結
相信大家看了以上內容之後,應該比較清楚該如何選購自己的第一支鏡頭了、也知道該怎麼去判斷什麼鏡頭適合自己了。那麼我們底下就針對本文作一個小總結:
《手機瀏覽可左右滑動表格》
Canon (佳能) | Sony (索尼) | Fuji (富士) | Nikon (尼康) | |
50mm 推薦鏡頭 | RF 50mm f/1.8 STM | FE 50 mm F1.8 (SEL50F18F) | XC 35mm F2 (等效 52.5mm) | Z 40mm F/2 |
價格 | NT$5900 (~$200 USD) | NT$7480 (~$250 USD) | NT$5990 (~$200 USD) | NT$9180 (~$300 USD) |
35mm 推薦鏡頭 | RF 35mm F/1.8 Macro | FE 35mm F1.8 (SEL35F18F) | XF 23mm F2 R WR (等效 35mm) | |
價格 | NT$14900 (~$500 USD) | NT$18980 (~$630 USD) | NT$14500 (~$500 USD) |
那麼以上就是本文的所有內容,若有任何的問題,歡迎底下留言或來信和我們討論喔!
[免責聲明]:由於相機價格會隨時間而浮動,一切請以市場和網購品台的價格為主。另外,本文雖力求完善,但若有任何錯誤也請不吝指教,謝謝。
正在學攝影嗎?
我們精心整理了一本專門給攝影新手的攝影攻略「攝影小白救星」,內容會教大家輕鬆攻略 7 大風景攝影主題,而目前正在限時免費送給有需要的你。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歡迎留下名字和 Email ,我們會將它寄到你的信箱喔~
P.S. 若沒有收到 Email 的話,可能是信件被分類到「促銷內容」了,記得去找找看喔!(又或者你 Email 地址可能填錯囉)